為學一首示子侄(下篇)
【四】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 貧,其一富。
蜀:四川省的簡稱。秦時隸屬巴、蜀二郡屬地,故簡稱為蜀。
鄙:邊遠或靠近邊境的地區。 例:《三國演義.第二十二回》:增益舟楫,繕置軍器,分遣將兵,屯紮邊鄙。
僧:和尚,出家修行的人。 如:老僧入定。 例:《唐˙賈島˙題李凝幽居詩》: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。
其一:其中一個。 例:《西遊記˙第四十七回》:哥哥,你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
貧:生活窮困的。 例:他為貧而仕,先後替貴族管過會計和牧畜的事,都很稱職。《孔子的人格》
富:財物充裕、充足。 例:這就是說,不分貴賤貧富,一律施教。《孔子的人格》
句法:(蜀之鄙)有二僧,其一貧,其一富。
貧者語 於富者曰:「吾欲 之 南海,何如?」
語:告訴。 例:《晉書˙陶侃傳》:常語人曰:「大禹聖者,乃惜寸陰;至於眾人,當惜分陰。」
於:向。 例:子曰:「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《論語選》
曰:說。 例:釋之治問。曰:「縣人來,聞蹕,匿橋下。」《張釋之執法》
欲:想要。 如:欲哭無淚、暢所欲言。 例: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《登鸛雀樓》
之:往。 例:居處恭,執事敬,與人忠。雖之夷狄,不可棄也。《論語選》
南海:浙江省定海縣東面的海,海中有普陀山。 如:南海觀世音菩薩。
何如:如何、怎麼樣。 例:《老殘遊記˙第九回》:憑良心說,你此刻愛我的心,比愛貴業師,何如。
句法:貧者語於富者曰:「吾欲之南海,何如?」
富者曰:「子何 恃而往?」
何:什麼。 例: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《愛蓮說》
恃:依賴、依仗。 如:恃才傲物﹑有恃無恐。
往:前去。 例:但小雞卻都往草叢裡鑽。《草坡上》
句法:富者曰:「子何恃而往?」《此為「恃何而往」倒裝》
曰:「吾一瓶一缽 足矣。」
瓶:古代指取水或裝食物的容器。 例:《唐˙白居易˙琵琶行》:銀瓶乍破水漿迸。
缽:泛稱可盛酒、裝東西或洗滌東西的圓形金屬或陶瓷用具。 如:酒缽、飯缽。
足:夠。 例:讓我來主持,才到三年,便使得人民富足。《孔子的人格》
句法:〈貧者〉曰:「吾一瓶一缽足矣。」
富者曰:「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,猶 未能也。子何恃而往?」
數:幾,為約舉之詞。 如:別後數年,不知他現況如何?
買舟:僱船。 例:《紅樓夢˙第一回》:十九日乃黃道之期,兄可即買舟西上,..再晤,豈非大快之事耶!
下:順流而行。 例: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。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
猶:尚且。 如:困獸猶鬥、樹猶如此,人何以堪、天作孽猶可違,自作孽不可活。
未:不。 例: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。《差不多先生傳》
句法:富者曰:「吾(數年來)欲買舟而下,〈吾〉猶未能也。子何恃而往?」《此為「恃何而往」倒裝》
越 明年,貧者自南海還,
越:經過。 例:《宋˙范仲淹˙岳陽樓記》: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具興。
明年:今年的下一年。 例:《紅樓夢˙第十九回》:如今十七歲,各樣的嫁妝都齊備了,明年就出嫁。
自:從。 例:滿天烏雲,盤旋著,自上而下,直要捲到地面。《田園之秋》
還:回來。 例:白日放歌須縱酒,青春作伴好還鄉。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
句法:越明年,貧者自南海還,
以 告富者,富者有慚色。
以(之):把(這件事)。 例:《論語˙微子》:明日,子路行以(之)告(孔子)。
告:訴說、報告。 例:子告之曰:「孟孫問孝於我,我對曰:『無違。』」《論語選》
慚色:羞愧的臉色。 例:《五代史平話˙唐史˙卷下》:段凝出入公卿間,揚揚自得、了無慚色。
句法:〈貧者〉以告富者,富者有慚色。
【五】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幾千里也;
去:距離。 如:去古已遠。 例:《唐˙李白˙蜀道難》:連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絕壁。
不知:不知道、不明白。 例: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,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。《鳥》
句法:(西蜀之去南海),不知幾千里也;
僧之富者不能至,而貧者至焉。
至:到。 例:就是對於家庭、對於社會、對於國家,乃至對於自己,都是如此。《最苦與最樂》
而:然而、但是。 例:令他馬,固不敗傷我乎?而廷尉乃當之罰金!《張釋之執法》
句法:(僧之富者)不能至,而貧者至焉。
人之立志,顧 不如蜀鄙之僧哉?
立志:立定志願。 例:又自述道:「我十五歲便立志向學,三十歲便能堅定自立。」《孔子的人格》
顧:反而。 例:《蔡元培.理信與迷信》:然而人顧信之,是迷信也。
不如:比不上。 例:嗟哉斯徒輩,其心不如禽!《慈烏夜啼》
句法:(人之立志),顧不如(蜀鄙之僧)哉?
【六】是故聰與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;
是故:所以、因此。為承上啟下之詞。 例:《孟子˙梁惠王上》:是故明君制民之產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。
可:能。 例:把你雇在間壁人家放牛,每月可得幾錢銀子,你又有現成飯吃。《王冕的少年時代》
句法:是故(聰與敏),可恃而不可恃也;
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,自敗者也。
自敗:自取失敗。 例:《晉書˙卷九十六˙列女傳˙杜有道妻嚴氏傳》:晏等驕侈,必當自敗。
句法:【(自恃其聰與敏)而不學】,自敗者也。
昏與庸,可限而不可限也;
限:限制、不許超越。 如:人數不限、不可限量、限五月完工。 例:牠留下的是無限的迷惘。《鳥》
句法:(昏與庸),可限而不可限也;
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
不倦,自立者也。
力學:努力學習。 如:他力學不輟,終於拿到博士學位。
不倦:不厭倦、不疲乏。 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學不倦而且多才多藝的人。《孔子的人格》
自立:以自己的力量立身於世。 例:我十五歲便立志向學,三十歲便能堅定自立。《孔子的人格》
句法:【(不自限其昏與庸)而力學不倦】,自立者也。
字詞義探討
之
1代名詞 |
他、它。 |
學「之」。 旦旦而學「之」。 為「之」。 |
2連詞 |
的。 |
蜀「之」鄙。 昏庸聰敏「之」用。 僧「之」富者。 |
3連詞 |
詞結性連詞,不等於「的」。 |
吾資「之」昏。 吾材「之」庸。 人「之」為學。 吾資「之」聰。 吾材「之」敏。 西蜀「之」去南海。 |
動詞 |
往、到、去。 |
吾欲「之」南海。 |
也
1句末助詞,表陳述語氣 |
──無義。 |
不逮人「也」。 倍人「也」。 |
2句末助詞,表決定語氣 |
等於「了」。 |
不知其昏與庸也。 無以異「也」。 |
3句末助詞,表判斷語氣 |
等於「的啊」。 |
可恃而不可恃「也」。 可限而不可限「也」。 自敗者「也」。 自立者「也」。 |
4句末助詞,表感歎語氣 |
等於「呢」。 |
不知幾千里「也」。 |
而
1副動連詞 |
用在動詞上面,等於「地」。 |
旦旦「而」學之。 |
2順接連詞 |
又稱複句關係詞,有時可翻為「就」或「然後」,但大多不必翻出。 |
屏棄「而」不用。 何恃「而」往。 買舟「而」下。 自恃其聰與敏「而」不學。 久「而」不怠焉。 迄乎成「而」亦不知其昏與庸也。 不自限其昏與庸「而」力學不倦。 |
3轉折連詞 |
等於「卻」、「但是」。 |
僧之富者不能至,「而」貧者至焉。 可恃「而」不可恃也。 可限「而」不可限也。 |
焉
1代名詞 |
等於「於是」、「於此」。 |
久而不怠「焉」。 |
2句末助詞 |
等於「了」 |
而貧者至「焉」。 |
乎
1介詞 |
等於「於」。 |
迄乎成。 |
2句末助詞,表疑問語氣 |
等於「嗎」、「呢」。 |
|
其
1代名詞 |
等於「那」。 |
而亦不知「其」昏與庸也。 |
2代名詞 |
等於「其中」。 |
「其」一貧,「其」一富。 |
則
連詞──等於「就是」。為之,「則」難者亦易矣。
是故
連詞──等於「因此」,作轉接用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