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—世界中的臺灣

 

各位國一的同學們,大家好!

繼上一次講完經緯度,今天我們要來聊聊一個更重要的主題:「世界中的臺灣」

很多同學覺得臺灣小小的,在世界地圖上就是一塊番薯,沒啥了不起。錯!你錯得離譜!臺灣這個位置,簡直是地理界的「黃金交叉點」、「神之站位」!不信?我說給你聽!


臺灣:歐亞大陸的東方門神

首先,我們先看看我們的地理座標和鄰居們。

1. 絕對位置:我們的「戶籍地址」

臺灣的絕對位置,就是她的「身份證號碼」:東經到;北緯到之間

  • 我們在東半球,所以時間比經線的倫敦快。
  • 我們的位置,剛好有條重要的線經過——北回歸線() 。這條線把臺灣切成了兩半,讓我們的氣候呈現出中緯度(溫帶)與低緯度(熱帶)的過渡性 。這也是我們生態豐富的原因之一,等等會細說。

2. 相對位置:我們站在世界的「十字路口」

如果你用更宏觀的視角看,臺灣簡直就是世界級的「超級中繼站」:

  • 我們位於全球最大陸地(歐亞大陸)的東側 ,與它隔著臺灣海峽相望
  • 我們緊貼著全球**最大海洋(太平洋)**的西側
  • 在廣大的西太平洋上,我們是**「東亞島弧」上的一環 ,北邊接東北亞**(日本、韓國),南邊連東南亞(菲律賓、印尼)

黃金位置帶來的「三大紅利」

這個獨一無二的位置,對臺灣的影響是巨大的,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
 

紅利一:交通樞紐,財源滾滾來

在過去的大航海時代,臺灣就是商船往來東北亞東南亞之間,太平洋亞洲大陸之間,最重要的貿易據點之一

到了現代,這個優勢轉移到了天上!

  • 你知道嗎?光是每年從臺灣領空飛過去的飛機,就要給我們繳「過路費」!這叫過境航路服務費
  • 以民國112年(2023年)為例,光是過境臺灣的架次就有18.9萬架次,以每架次1萬元新臺幣計算,收入高達18.9億元 。你說這個地理位置是不是超值錢?簡直是「躺著收錢」!

 

紅利二:生物遷徙的「五星級飯店」

剛才說了,臺灣位於溫帶與熱帶的過渡帶 。這對生物來說,是個無與倫比的優勢!

想像一下,每年冬天,當北方的西伯利亞、北韓、南韓(高緯度地區)開始下雪,那些候鳥們(比如我們可愛的黑面琵鷺 )就得打包行李,飛往溫暖的低緯度地區過冬

臺灣,剛好就在這條南北遷徙路線上!我們的氣候溫暖濕潤 ,提供充足的食物和休息空間,讓臺灣成了候鳥們長途旅行中「最好的中繼站 。等春天到了,牠們又會從臺灣北返,回到棲息地繁殖後代

 

紅利三:多元生態的「方舟」

臺灣的生態環境,豐富到讓你覺得不可思議!這要歸功於一場古老的地理大戲——冰河時期

  • 冰河時期:那時全球溫度下降,海水面跟著下降 臺灣海峽的海水退去,讓臺灣島跟亞洲大陸直接相連,變成了一塊半島 。大陸上的物種,像是帝雉、梅花鹿、甚至櫻花鉤吻鮭的祖先,就這樣輕鬆「走」過來定居了
  • 冰河消退後:氣溫回升,臺灣海峽海水上升,重新造成阻隔 。從此,這些留在臺灣的物種,就在這座獨立的島嶼上,加上臺灣地形起伏落差大 ,開始了獨自的演化歷程,慢慢地,就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臺灣特有種

 

臺灣的範圍與海域:小島嶼、大世界

最後,別忘了臺灣地區的範圍可不只是一個番薯!

  • 陸域:臺灣地區的陸域範圍,包括臺灣島,還有澎湖群島金門列嶼馬祖列嶼釣魚臺列嶼,以及南海海域的離島(例如太平島)
  • 海域:作為一個島國,我們擁有的海域比陸地大得多!
    • 領海:從領海基線向外推12海浬的範圍,是國家的領土,擁有軍事管轄權
    • 經濟海域:從領海基線向外推200海浬的範圍,我們有漁業、礦產等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權利

但是,臺灣和鄰近國家(像是日本、菲律賓、中國 )靠得太近,這200海浬的經濟海域常常會重疊 !這就像你跟你隔壁鄰居家的院子重疊了,很容易為了搶果樹或挖寶藏而吵架!所以,臺灣的漁船就常常在這些重疊海域跟鄰國發生糾紛

所以說,臺灣雖然面積不大(陸域面積約36,000平方公里,世界排名第135 ),但我們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我們在交通、生態、甚至國際競爭力上的巨大優勢

好了,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!下次站在地圖前,記得對著臺灣這塊番薯說一聲:「你真了不起!」

 

 

【小說】島嶼上的等待:季風與海潮的盟約

那是遠古的歲月,當冰雪覆蓋北國,世界在寒冷的呼吸中沉寂。

風穿過亞洲大陸,帶著蕭瑟的低語,吹拂到一塊海角邊緣的土地。那時,臺灣(經度約東經120122度,緯度約北緯2225度之間),還沒有被海水完全隔絕。

彼時,海水面是低垂的,臺灣海峽的海水退去,露出了淺淺的陸橋。

一隻臺灣梅花鹿的祖先,沿著這條泥濘的坦途,從亞洲大陸的東側,慢慢踏上了這塊島嶼的土地。牠不知道,這趟遷徙是為了生存,為了逃離北方的嚴寒。那時,臺灣不是孤島,牠與廣大的大陸有著血脈相連的羈絆。

在牠身後,跟隨著黑長尾雉,甚至連那條後來被稱為櫻花鉤吻鮭的祖先,也循著水路遷徙而來。牠們將這塊土地視為中繼站,一個溫暖、潮濕、適合繁衍的家園。

這段歲月,短暫而溫情。


海水的誓言:孤島的誕生

然而,季節從不為誰停留。隨著時間流逝,冰雪消融,地球的熱情逐漸回歸。

海水像一位收回承諾的舊愛,一點一點漫上陸地。臺灣海峽的海水,重新上升,很快地,那條曾經的坦途被無情吞噬,化作一片波濤。

一夜之間,臺灣成為了太平洋西側的一顆獨立的島嶼

那些來不及離開的生命,被海峽隔絕,從此在孤立中迎來了命運的轉折。大陸的物種無法再輕鬆跨越,於是,島上的生命開始了自己獨特的演化與沉澱。

梅花鹿在這裡發展出了與大陸不同的斑紋,帝雉只在臺灣中高海拔的森林中棲息。連那群來自冰河時期的鮭魚,也只能被困在臺灣的高山溪流中,孤獨地成為冰河時期的「遺物」。隔絕,反而成就了獨一無二的生命之美——臺灣的特有物種由此誕生。


過渡帶的溫柔:候鳥的期盼

數千年過去,島嶼的地理位置依然決定著它的命運。

臺灣橫跨北回歸線(北緯23.5度),位於溫帶與熱帶氣候的過渡帶。這使得它像一處溫柔的港灣,北接東北亞,南連東南亞。

每年深秋,從高緯度地區飛來的黑面琵鷺,牠們有著黑色如琵琶狀的嘴喙。當牠們在北韓或南韓的繁殖地感受到冬日的寒意時,便會啟程,沿著海岸線,飛向南方溫暖的低緯度地區過冬。

長途飛行中,牠們無數次需要一處落腳喘息、補充能量的棲地。

「啊,看,是臺灣!」領頭的黑面琵鷺,或許會這樣歡呼。

臺灣,正是牠們遷徙路線上最完美的中繼站。這裡氣候溫暖濕潤,有充足的魚蝦。牠們在這裡歇息、覓食,等待春暖花開。待到春日,牠們又會重新展開翅膀,北返故土繁衍下一代。

臺灣,這塊歐亞大陸東側、太平洋西側的島嶼,它的位置是亙古不變的座標,卻因此承載了世間最深遠的變遷與約定。它見證了遠古的生命連結,也持續守候著季風與海潮,等待著每年一度的候鳥歸來。

它,不僅是臺灣,也是世界中的一處,關於等待與新生的地理故事。

 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114會考作文

作文:當學生就是有這樣的優點

「會考國文科文言文閱讀解題」的詳細步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