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-1 希臘的古典文化
好的,同學們!準備好跟著我,一起穿越時空,來到那個充滿肌肉、神話和民主口號的古希臘了嗎?我們要用最生動、最麻辣的方式,把這段歷史給它「喀」一遍!
古希臘:城邦時代——「一個國家,各自表述」
各位,看到簡報上的地圖沒?
希臘地區長怎樣?多山,地形崎嶇對不對 ?這地形根本就是天然的「分散主義」推手!山路難走,大家就各自過自己的小日子,結果在西元前8世紀左右 ,就形成了幾百個「城邦」(City-State)。你可以想像成,幾百個獨立的小國家,在一個半島上玩「大逃殺」!
這些城邦裡面,誰最有名?當然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對「歡喜冤家」
!他們根本就是「一個台灣,兩個世界」的翻版!
雅典:民主政治的「祖師爺」
- 政治特色: 雅典玩的是民主政治 !他們把「人民作主」這句話玩得溜到不行。
男性公民都可以參與政治活動 ,甚至用抽籤的方式選官員 !
- 公民課連結: 什麼叫民主?雅典就是最原始、最純粹的版本!但要注意,只有男性公民才算數,女性、奴隸、外邦人通通靠邊站。這就像你現在雖然可以投票,但如果沒有公民權,你連個「屁」都不是!
- 地理連結: 雅典位在阿提卡半島,靠近愛琴海,航海貿易發達,頭腦自然就比較靈光,想出了一套這麼複雜的民主制度。
斯巴達:軍事統治的「戰鬥民族」
- 政治特色: 斯巴達?簡單粗暴!他們玩的是軍事統治 ,口號只有一個字:打!
- 生活方式: 斯巴達人以勇武著稱 ,男孩子從小就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 ,紀律和服從是他們的DNA
。這根本就是古希臘版的「海軍陸戰隊」!他們崇尚武力,就像隔壁棚的日本武士一樣,從小就訓練,強調的是集團榮譽,跟雅典那種「個人主義」完全不同。
戰火洗禮:波希戰爭與「雅典黃金時代」
這兩個城邦雖然不對盤,但外面有更大的敵人——波斯帝國!這個波斯帝國橫跨歐、亞、非 ,地盤大到嚇死人。
- 波希戰爭(492~479B.C.): 波斯帝國征服小亞細亞之後,跑來入侵希臘 。希臘各城邦為了保命,只好團結起來,在雅典的領導下,成功把波斯人趕回老家
!
- 結果: 希臘勝利 !雅典因此「一戰封神」,開啟了它最輝煌的時期——黃金時代
!
但好景不常,打完外人,雅典和斯巴達又開始「內戰」(伯羅奔尼撒戰爭)。這兩大強權互相爭霸,打得兩敗俱傷
。結果呢?漁翁得利!北方的馬其頓王國 趁著希臘內耗嚴重,趁勢而起,統一了希臘各邦 !
文化特色:古希臘人的「神經病」
你以為古希臘只會打架和吵架嗎?錯!他們留下的文化遺產,影響歐洲直到現在!
- 宗教與體育:奧林匹克的起源
- 多神信仰: 古希臘人信奉多神 ,但他們的神很「人性化」,跟人一樣有喜怒哀樂
。
- 奧運會: 為了敬神,他們每四年會在奧林匹亞辦一次祭典
,用各種運動競賽來取悅神明
。這就是我們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
!他們追求的是力與美的精神
!
- 文學:史詩與神話
- 荷馬史詩: 你讀過的那些希臘神話、英雄故事,很多都來自荷馬史詩
。這部作品結合神話與英雄故事,是西方文藝創作的重要靈感源頭
。
- 哲學:希臘三哲人
- 古希臘哲學家超愛「想東想西」,他們探討倫理道德與人生意義
。最著名的就是「希臘三哲人」
:
- 蘇格拉底 :一個到處跟人辯論的街頭哲學家。
- 柏拉圖 :蘇格拉底的學生,寫了《理想國》。
- 亞里斯多德 :柏拉圖的學生,知識超級淵博。
- 他們師徒相傳 ,就像武俠小說裡的「武林絕學」一樣代代相傳,為後世的思想奠定了基礎。
- 藝術:均衡與和諧
- 古希臘人蓋房子、做雕像,追求的是均衡、對稱、和諧
。
帕德嫩神廟就是最經典的代表 ,完美體現了古希臘藝術的理性之美。
亞歷山大與「希臘化文化」:東征大融合!
馬其頓統一希臘後,一個超狂的人物上場了:亞歷山大(Alexander the Great)
。
- 東征大業: 他在西元前4世紀
帶兵,一路向東征服了西亞、埃及、波斯等文明
,建立了橫跨歐、亞、非的大帝國
!最遠打到印度河流域
。
- 文化交流: 亞歷山大不只會打仗,他還很懂「搞文化」。他到處建希臘式城市
,推行希臘的語言、文字
,甚至鼓勵民族通婚
。
- 希臘化文化(323~30B.C.): 亞歷山大東征後的三百年間,希臘文化跟西亞、埃及、波斯的傳統文化大融合,生出了一個「混血寶寶」——希臘化文化
!
比較 |
希臘文化(東征以前)
|
希臘化文化(東征以後)
|
文化 |
希臘文化 |
以希臘文化為主體,融合西亞、埃及等文化 |
藝術特色 |
注重均衡、對稱、和諧 |
作品誇張、情感豐富 |
- 科學成就: 希臘化文化的成就以科學最突出 ,例如歐幾里德的《幾何原本》,這本書是後世幾何學的「武功秘笈」!
總結一下: 古希臘從分散的城邦,發展出民主(雅典)和軍事(斯巴達)兩種極端,靠著團結打敗了波斯,卻又因為內戰而衰落,最後被馬其頓統一。而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,讓希臘文化不再只是希臘半島的文化,而是影響了歐亞非三大洲的希臘化文化!
古希臘的政治、哲學、藝術,就像你國三要考的會考一樣,是歐洲文明的重要基礎!搞懂了它,你讀歐洲史就像看武俠小說一樣輕鬆!還有什麼問題嗎?
【學思達】我們不只把歷史學好,還要學得聰明、學得有效率!這次我們就用一套超強的學習法——學思達(學-思-達:自學、思考、表達),來「處理」這份《希臘的古典文化》!
學思達的精髓,就是「我的課堂,我作主!」
💡 第一步:學(自學)
任務: 快速瀏覽簡報,找出關鍵字和重點。
請各位打開簡報,用最快的速度掃描一次,特別注意我標註的以下幾個重點:
提問單 (請自學時思考答案,不需要寫下來,用腦子跑一次即可)
- 城邦地理與政治 :
為什麼希臘地形崎嶇多山
,會造成「形成許多城邦」 的結果?這跟我們臺灣的族群分布有什麼異曲同工之妙?(想想臺灣多山,早期交通不便時,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差異?)
- 雅典 V.S. 斯巴達 :
- 雅典玩的是什麼政治 ?(關鍵字:民主政治 、抽籤選官員 、陶片放逐法 )
- 斯巴達玩的是什麼政治 ?他們最看重什麼 ?(關鍵字:軍事統治 、勇武著稱 、嚴格的軍事訓練 )
- 大事件:波希戰爭與後果 :
- 波希戰爭的結果是什麼 ?誰是老大 ?
- 戰爭後,雅典和斯巴達發生了什麼事 ?誰又趁機崛起 ?(關鍵字:兩敗俱傷 、馬其頓王國 )
- 文化特色 :
- 古希臘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?
- 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源自於什麼宗教活動 ?
- 「希臘三哲人」 是誰?(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 )
- 希臘化文化 :亞歷山大(大帝)幹了什麼大事 ?他創造的「希臘化文化」跟「希臘文化」最大的差別在哪裡
?(關鍵字:橫跨歐、亞、非的大帝國
、希臘文化融合西亞、埃及等地文化
)
🤔 第二步:思(思考)
任務: 針對難點和連結點,深入腦力激盪!
請選擇以下三個思考題,挑你覺得最有趣、最有挑戰性的
一個 來思考:
思考題(三選一)
- 連結公民與地理: 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達的軍事統治
哪一種體制比較容易出現在「商業發達、靠海貿易」的城邦?哪一種比較容易出現在「農業為主、內陸封閉」的城邦?為什麼?
- 深度思考: 如果讓臺灣的你來選擇,你比較想當雅典的男性公民(可以參與政治,但要被陶片放逐
)還是斯巴達的男性公民(從小軍事訓練
,但國家武力強大)?
- 連結歷史與文化: 簡報中提到,古希臘的藝術講求「均衡、對稱、和諧」
,但希臘化文化的藝術卻是「誇張、情感豐富」
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風格上的轉變?
(提示:想想亞歷山大東征後,文化融合了哪些地區的特色?東西方文化風格差異在哪?)
- 連結東亞史: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哪個時期,像希臘一樣,出現多個小國並存競爭(城邦林立
)?又有沒有哪個「大帝國」像亞歷山大帝國
一樣,快速崛起,並進行大規模的文化融合?(提示:想想中國的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。)
🗣️ 第三步:達(表達)
任務: 把你的思考成果,用最溜、最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!
請準備好,我會隨機點人起來,用一分鐘的時間,回答你所選擇的那個思考題。你的回答必須做到以下三點:
- 立場明確: 清楚表明你的觀點(例如:我選雅典公民,因為…)。
- 論據充足: 運用簡報中的歷史事實 或你思考的邏輯來支持你的觀點。
- 用語生動:用通俗、幽默、好笑的方式,讓大家一聽就懂,甚至拍案叫絕!
記住! 學習不是用來睡覺的,是拿來秀思考力的!開始自學與思考吧!一分鐘後,我們驗收成果!
【小說】橄欖樹下的永恆:雅典的黃金與塵埃
楔子:風與海的城邦
愛琴海的風,是鹹澀而自由的
。它吹拂過多山崎嶇的希臘半島 ,在西元前五世紀,將那片土地上的幾百個小國吹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色彩:一邊是雅典,以民主政治的光芒照耀世界
;另一邊是斯巴達,如磐石般堅硬,以軍事統治和鋼鐵紀律築起血肉長城
。
風,帶來了希望,也帶來了戰火。
第一章:陶片上的名字與恐懼
克里昂是雅典的一名男性公民
,他熱愛在公民集會上發表意見,那份參與政治的權利,是他身為雅典人的驕傲
。
彼時,雅典剛在波希戰爭中,帶領希臘城邦擊退了強大的波斯帝國
,迎來了光耀千古的黃金時代 。整座城市沉浸在勝利的榮耀和對人尊嚴與價值的追求中 。雅典的衛城上,帕德嫩神廟的柱廊正以均衡、對稱、和諧的姿態拔地而起,象徵著古典美學的極致
。
然而,光芒之下總有陰影。
克里昂的手心微微出汗,他緊握著一片樸實的陶片
。今天,公民們將舉行「陶片放逐法」的投票 。
「為了保障城邦的民主,必須放逐可能危害雅典的人!」執政官的聲音在廣場上迴盪。
克里昂凝視著手上的陶片,上面刻著一個他認識的名字。那個人有著超凡的才華,卻也因權勢過大而引人忌憚。他知道,這項制度是民主的產物,卻也裹挾著人性的猜忌與恐懼
。
這片陶片,決定了一個個體的命運,也見證了雅典民主最殘酷也最純粹的一面。他深吸一口氣,將刻著名字的陶片投入了票匭。
「在雅典,最高的榮耀和最深的流放,往往只有一片陶片的距離。」
第二章:烈士的盾牌與哲人的提問
同時,在遠方的斯巴達,情況截然不同。年輕的萊奧尼達斯,自小便與母親分離,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
。他的世界裡沒有冗長的公民大會,只有紀律、服從與強大的武力 。他的理想,是成為如雕像般勇武的斯巴達戰士,為城邦而戰 。
在斯巴達人看來,雅典的民主太過喧嘩且脆弱。唯有堅固的軍事統治,才能保證城邦的永存。他們的力與美,不在於競技場上的《擲鐵餅者》那般優雅
,而在於戰場上,一排排戰士盾牌相接的無情與完美 。
然而,當波希戰爭的硝煙散去,雅典和斯巴達為了爭奪霸權,終於兵戎相見
。
克里昂在戰場上見到了斯巴達的鋼鐵陣列,他心中震動。他知道,無論是雅典的民主,還是斯巴達的軍事,其根源都來自於古希臘對人的價值與尊嚴的思考
。
戰爭無休無止,雅典與斯巴達最終兩敗俱傷
。
在城邦混亂與衰微的時刻,雅典的街角,一位其貌不揚的老人——蘇格拉底,正對著年輕人拋出他的提問 。他所探討的不是城邦的得失,而是倫理道德與人生意義 。他的學生柏拉圖、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,這希臘三哲人 ,在戰火的陰影下,點亮了人類理性思考的永恆火炬 。
「當城邦的政治體制崩塌,哲學家在廢墟上,建起了思想的永恆之城。」
第三章:新的光芒:從希臘到希臘化
當希臘的兩大支柱倒下,北方的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亞歷山大,登上了歷史舞台
。他繼承了希臘的古典教育(他的老師正是亞里斯多德),卻有著征服世界的野心。他東征的路線,像一把紅色長矛,刺穿了西亞、埃及,直達遙遠的印度河流域
。
年輕的征服者用他的劍,在歐、亞、非三大洲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帝國
。他建立希臘式城市,推行希臘語言與文字,甚至鼓勵民族通婚
。
在亞歷山大死後的三百年間,一股新的文化潮流誕生了——希臘化文化 。
這不再是單純的雅典式均衡和諧
,它融合了西亞、埃及、波斯等地的文化 ,變得誇張、情感豐富 。科學在此刻大放異彩,例如歐幾里德的《幾何原本》,為後世的數學奠定基礎
。
克里昂的後代在埃及亞歷山大城,看著來自遠方異域的商人和學者。他意識到,祖先在雅典追求的古典之美,並沒有消亡,而是像愛琴海的波浪,衝擊並融合了更廣闊的世界。
從此,希臘的古典精神不再只屬於一個小小的半島,而成為人類文明中,對理性、自由與美的永恆追求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