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1西亞古文明
各位國三的歷史小當家們,今天不聊什麼段考排名,也不說什麼補習班八卦,我們來點硬核又超「潮」的!今天要帶大家穿越時空,直奔人類文明的「起家厝」——西亞古文明!
一、地理:地緣政治的「趴踢動物」!
首先,我們來看看西亞古文明的地理位置,這簡直就是一個「地理趴踢動物」!
它的主要活動範圍在哪裡?
- 兩河流域(美索不達米亞):就是「幼發拉底河」和「底格里斯河」流經的那塊地,名字直翻就是「兩河之間的土地」!兩河灌溉,土地肥沃,但問題來了,這裡地形平坦,根本沒什麼「天然屏障」可以擋人!就像你家大門永遠敞開,隔壁老王、樓上小李想來串門子就來串門子。這就造成了:
政權交替超頻繁、易受外來民族入侵,但也因此創造了多元文化! 就像一個超嗨的聯誼會,大家輪流當主辦人,文化交流超熱絡!這是不是跟你學的公民課本講的「地緣政治」有異曲同工之妙?台灣在東亞的戰略位置也常被形容成「不設防的島嶼」,一樣容易捲入國際紛爭,這個概念,有沒有秒懂?
- 其他地區:還有小亞細亞、地中海東岸、伊朗高原等地也是西亞古文明的重點區域。
二、兩河流域:從蘇美人到巴比倫人的「接力賽」
兩河流域這塊寶地,簡直是民族的「星光大道」,各路英雄好漢輪番上陣。
1. 蘇美人:文明的「開山始祖」
- 城邦(City-State):約西元前3500年,蘇美人在這裡蓋起了「城邦」!什麼是城邦?就是以一座城市為核心,有自己的農田、果園,內政和外交都獨立自主,
想像它就像一個獨立的「村里辦公室」,自己管自己。
- 超狂發明:
- 文字:他們是目前所知最早發明文字的民族!發明了通行西亞的「楔形文字」!怎麼寫?用蘆葦桿壓刻在泥板上,筆畫像「楔子」(一個尖尖的木塊)一樣,所以叫楔形文字。
各位同學,你們現在能輕鬆用手機打字,要感謝蘇美人的努力!
- 數學與天文:
- 六十進位法:像我們現在說1分鐘有60秒,就是他們的「遺產」,沿用至今! 超級實用,給你一個讚!
- 陰曆:制定了陰曆,一年分十二個月。 這在古代是多麼高科技的數學和天文成就!
2. 巴比倫人:法律的「最強代言人」
- 《漢摩拉比法典》:在蘇美人之後,巴比倫人等民族也陸續建立了政權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漢摩拉比國王制定的《漢摩拉比法典》!
- 法律精神:
- 報復原則:法典中強調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! 哇靠!這標準多明確!你弄瞎我眼睛,你的眼睛也要被挖掉(針對貴族)。這就是一種報復原則。
- 商業契約:由於兩河流域「商貿繁盛」,巴比倫人超注重契約和法律觀念!法典裡規定,大商人給行商貨物,行商要結算銀價給大商人,還要收「蓋章文件」當證明!
這簡直是古代的「SOP」(標準作業程序)!跟我們現在學公民課本裡講的「契約精神」一樣重要!
三、其他民族:希伯來人與波斯人的「特色宗教」
1. 希伯來人(猶太人):一神信仰的「領頭羊」
- 地理位置:他們住在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地區。
- 猶太教:
- 一神信仰:他們創立了猶太教,信仰上帝耶和華是唯一真神!
這跟過去西亞普遍的多神信仰完全不同,簡直是「信仰界的革命」!
- 深遠影響:他們的一神信仰對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超大的影響!
- 民族觀念:他們相信自己是「上帝的選民」,巴勒斯坦是「上帝賜的土地」!
這觀念對後來猶太人的民族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2. 波斯人:橫跨三洲的「超巨大帝國」
- 地理位置:住在伊朗高原。
- 波斯帝國:
- 世界第一:西元前6世紀建立,征服了兩河流域、埃及等地,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、亞、非三洲的大帝國!
哇靠!這版圖,比你們現在看到的台灣、東亞地圖大太多了!
- 祆教(拜火教):他們信仰祆教,崇拜光明與火。
- 善惡對決:祆教認為宇宙中有善惡兩股對立的勢力,最後善神一定會戰勝惡神!這種「二元對立」的觀念,跟猶太教的「一神信仰」是不是完全不同?
這就是西亞古文明,一個充滿了民族競爭、文化交融和法律、文字創新的超級歷史舞台!下次看到楔形文字或聽到「以牙還牙」,你就能馬上想起這些歷史猛料!有沒有覺得,歷史課其實超好玩的?
【學思達】各位歷史小當家們,現在,我們聚焦在古代文明的「地緣政治遊樂場」——西亞古文明! 接下來,我們就要用學思達(學習、思考、表達)的觀念,把這塊「肥沃月灣」的歷史精華榨出來!
一、 學:自主學習與知識建構
首先,我們從簡報中建構西亞古文明的知識骨架:
地理分區 |
主要民族 |
關鍵成就 |
社會/政權特色 |
兩河流域 |
蘇美人 |
楔形文字 (最早發明文字的民族) ;陰曆
;六十進位法 ;建立城邦 |
地形平坦,缺少天然屏障
;政權交替頻繁 ;創多元文化 ;又稱美索不達米亞 |
兩河流域 |
巴比倫人
|
《漢摩拉比法典》
(強調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) ;注重商業契約 |
商貿繁盛,重視法律觀念 |
地中海東岸 |
希伯來人 (猶太人) |
創立猶太教 (一神信仰) |
一神信仰對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很大影響 ;相信自己是「上帝的選民」 |
伊朗高原 |
波斯人 |
建立波斯帝國
(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、亞、非三洲的大帝國) ;信仰祆教 |
信仰祆教 (崇拜光明與火) ;相信善惡二元對立,最後善神必勝
|
二、 思:批判思考與知識連結
現在,請你們針對這份資料,動動你們的歷史腦袋,進行「思考挑戰」!
1. 地理與政治的辯證:「肥沃月灣」的詛咒與恩賜?
兩河流域雖然土地肥沃(肥沃月灣
),但因為地形平坦,缺少天然屏障 ,導致政權交替超頻繁 。
- 思考方向: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西亞兩河流域的平民,你覺得這種「政權不穩」對你的生活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?
(提示:雖然政權不穩,但多元文化和貿易發達會帶來什麼?
)
- 連結: 對比埃及的「穩定」和西亞的「動盪」,你認為哪種環境對人類文明的長期發展更有利?
為什麼西亞的動盪反而被稱為「創造多元文化」?
2. 法律與階級的分析:漢摩拉比法典的公平性?
《漢摩拉比法典》
強調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的報復原則 ,但法典中也規範了貴族之間的報復,以及關於商業契約的條文
。
- 思考方向: 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 在現代社會看起來很殘酷,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,它對於「維護社會秩序」有什麼正面意義?
- 連結: 雖然資料中沒有提到對不同階級的差別待遇,但我們知道它規範了貴族之間
以及大商人與行商之間
的行為。你認為這部法典是體現了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」還是「法律保障階級差異」的觀念?
為什麼巴比倫人在商業契約上如此嚴謹?
3. 宗教與地理的擴散:一神信仰與二元對立?
希伯來人創立猶太教,強調一神信仰 ;而波斯人信仰祆教,強調善惡二元對立
。
- 思考方向: 猶太教的一神信仰對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巨大的影響
,這是歷史上的「文化輸出」經典案例。
試著思考:為什麼這三個源自西亞的宗教(猶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)會被稱為「一神教」?
- 連結: 波斯帝國是第一個橫跨歐、亞、非三洲的大帝國 。這種超大帝國的出現,對於文化交流(例如祆教的傳播、波斯人的行政制度)產生了什麼樣的加速作用?
三、 達:輸出知識與成果展現
請你選擇其中一個題目,用「自己的話」來表達你的學習成果:
- 課題一: 撰寫一篇「西亞古文明的文化遺產」,必須涵蓋文字(楔形文字)、法律(漢摩拉比法典)、和宗教(猶太教或祆教)三項,並說明它們如何影響了後來的世界文明。
- 課題二: 設計一個「西亞古文明民族對比圖」,清楚標示蘇美人、巴比倫人、希伯來人、波斯人這四個民族的核心成就(各一項即可),以及他們的地理位置。
記住,學思達不是背答案,而是用你的腦袋把知識串連起來!
衝吧!
【小說】黃沙之上的契約:一個楔形文字書吏的哀與願
楔子:兩河間的泥土與命運
在兩河流域這塊被喚作「美索不達米亞」的土地上,生命就像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河水,奔騰不息,卻又轉瞬即逝
。西元前一千八百年左右,我叫
納布-雷姆,是古巴比倫城中一個不起眼的書吏。我的職業,是書寫和保管那被稱為「楔形文字」的泥板文書
。這種文字,筆畫狀如楔子 ,是我們蘇美人的老祖宗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 。我日復一日,用蘆葦桿在濕軟的泥板上刻畫,記錄著國王的敕令、商人的交易,以及人們的愛恨情仇。這片土地沒有天然屏障,政權像走馬燈一樣,今天蘇美人在,明天巴比倫人來
。我們的國王漢摩拉比,剛剛頒布了一部震驚天地的法典——《漢摩拉比法典》
。這部法典,像一根堅硬的石柱,試圖在混亂的命運中,刻下永恆的秩序。
第一章:泥板上的「以牙還牙」
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後,我奉命在集市上宣讀新法典的條文。我的聲音在喧囂中迴盪:
「如果有貴族挖掉另一貴族的眼睛,他的眼睛也要被挖掉
。」
人群中發出低低的驚呼。這就是法典中那殘酷而公平的報復原則——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
。我心裡顫動,這法條看似冰冷,卻隱藏著漢摩拉比王的決心:用絕對的對等報復,來制止無盡的血仇。
但法典並非一味殘酷。當我唸到關於貿易的條文時,我的聲音變得平靜而鄭重:「如果大商人將任何貨物交與行商出售,則行商應結算銀價交付大商人,並收取蓋章文件作為交付證明
。」
契約 !這片商貿繁盛的土地,人們相信的除了神祇,就是白紙黑字的契約。一張蓋章的泥板,比一千句口頭承諾更可靠。
一個年輕的行商伊利亞聽得入神,他的眼中充滿了希望。對於他這樣的平民來說,法典不是枷鎖,而是保障——至少在商業世界裡,他的努力和交易,將受到國王與法律的保護。他不必擔心在混亂中失去一切,因為這份商業契約
,將是他在這個動盪世界裡最堅實的盾牌。
第二章:聖城耶路撒冷的流離
幾十年後,巴比倫的統治已如黃昏。我老了,將書吏的衣缽傳給了我的孫子。我的目光越過兩河流域,投向西邊的地中海東岸。
在那裡,居住著一群堅守信仰的民族——希伯來人 。
我曾見過一位年邁的希伯來長者。他告訴我,他們信仰的是一位至高無上的神——耶和華 。他們信奉一神信仰 ,這與我們長久以來的多神信仰截然不同。他堅定地說:「我們是上帝的選民
,巴勒斯坦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土地 。」
那份信仰的虔誠與執著,令我這個見慣了神祇更迭的書吏感到震撼。他們不像我們,將神祇視為自然力量的化身,而是將祂視為唯一的真理與道德準則。
然而,堅定的信仰也帶來了流離。巴比倫的鐵蹄踏過聖城耶路撒冷
,將他們從巴勒斯坦帶走。那長者在囚徒的隊伍中,眼中沒有怨恨,只有深沉的哀傷。他說:「我們雖然失去了土地,但我們不會失去上帝。我們的信仰,將比任何泥板刻得更深,比任何政權存在得更久。」
那一天,我明白了猶太教的偉大之處
。它將信仰的力量,從看得見的土地與廟宇,轉移到看不見的精神與心靈。
尾聲:跨越三洲的承諾
歲月無聲,當我們的古文明似乎要陷入無盡的戰火時,一個新的巨獸從伊朗高原上崛起
。
那是波斯人
,他們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、亞、非三洲的大帝國 !
他們征服了我們,也征服了埃及,但他們的統治卻出奇地寬容。他們信仰祆教
,相信宇宙中有善惡兩股對立的勢力 ,並堅信最終善神必戰勝惡神 。
這種信仰,似乎比「以牙還牙」多了一份對光明的承諾。它鼓勵人們做「善」的選擇,而不是僅僅活在報復的陰影下。
在我的生命盡頭,我望著東方,那裡是波斯帝國的疆域。我想起蘇美人的楔形文字,它將人類的智慧刻進了泥土;我想起巴比倫人的法典,它將秩序刻進了社會;我想起希伯來人的一神信仰,它將道德刻進了人心。
西亞,這片黃沙漫漫的土地,是人類文明的試煉場。它的動盪,逼迫人們去發明更堅韌的文字、更嚴謹的法律、和更深刻的信仰。正如祆教所言,光明與黑暗永恆對立,而人類的文明,就是在這場永恆的戰爭中,努力尋找那最終戰勝的善與真。
我閉上眼睛,耳邊彷彿又響起了漢摩拉比法典的宣讀聲,迴盪在古老的兩河流域。「這就是我的契約,也是我的命運。」我低聲說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