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竹本水巷~那場五年的童夢》
《竹本水巷~那場五年的童夢》
1984年5月20日,台灣的天空好似格外明亮,全島旌旗飄揚,慶賀的禮炮響徹臺北城。那一天,蔣經國總統與李登輝副總統的就職典禮在北方隆重舉行,而在南方的小鎮北港,沒有政治冠冕,只有孩子們追逐碰碰車的笑聲,劃破小鎮午後的寂靜。一個屬於孩子們的盛大開幕,卻悄然為這座小鎮帶來了另一種光芒。
北港兒童樂園—雲林縣第一座公立兒童樂園,在這一天揭開了它的序幕。這是一場由夢想構築的奇蹟,將一座日治時期的舊校舍,變成了孩子們的天堂。北港小學校、實踐女學校的舊建築見證了歷史的滄桑,而後,它披上了新的外衣,成為了北港國中女子分部,接著又搖身一變,成為了這座樂園的核心建築。那日我站在日治時代的舊校舍前,遠眺糖廠煙囪吐納著歲月的煙縷。
這座由學校轉生的樂園,是送給孩子的禮物。兩千萬元工程費,五個月工期,像一場魔術:腐朽窗櫺成了科幻博物館的入口,斑駁走廊化身神祕迷宮,操場升起忘憂氣墊屋。最奪目的是那座從佛羅里達跨海而來的球體電影館,造價千萬,銀幕如天穹包裹著稚嫩驚呼。孩子們乘著寫有「ROC」的太空飛碟旋轉,彷彿伸手就能摘下星辰。五個月的工期,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,但北港人做到了,將舊校舍改建,將夢想注入每一片磚瓦,讓這座樂園在短短的時間內,成為了北港的驕傲。
開幕首日免費入場,全票二十元、半票十元的價目表,是那個質樸年代的註腳。走進樂園,迎面而來的是孩子們的笑聲和歡呼聲。碰碰車的碰撞聲此起彼落,撞出咯咯笑語,乾冰屋裡白霧繚繞,漫湧如仙境,神秘玻璃迷宮裡傳來孩子們的尖叫與驚喜。那座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的180度球體電影館,成為了全台灣的唯一,也是樂園的靈魂。孩子們抬頭仰望那恍若無邊無際的銀幕,猶如置身於浩瀚的宇宙,伸手就能觸摸到星辰。升降音樂台載著童謠飄向糖廠的甜香空氣。鎮民都說,這是北港的迪士尼。
然而,這場童話,從一開始便注定了它的短暫。五年的契約期限,就像灰姑娘的午夜鐘聲,為這場夢劃下了時間的界限。1989年,當契約屆滿,北港兒童樂園不得不將土地與建築歸還給北港鎮公所。那些曾經帶給孩子們無數歡樂的遊樂設施,最終只能靜靜地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。此時宗教觀光園區的藍圖已成泡影,球體電影館淪為鎮公所的燙手山芋。那些太空船、迷宮、迷你賽車,終究隨舊校舍一同湮滅。
今天的北港,已經找不到這座樂園的痕跡。它的原址,後來改建為亞太慶光百貨,如今成為了北港圓環的主幼商場。糖廠的蔗車早已熄火,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建築與車流。可對於那些曾經在樂園裡奔跑、歡笑的孩子們來說,這座樂園,卻永遠留在了他們的記憶裡。
有人說,北港兒童樂園是那個年代的縮影。它的誕生與消失,與台灣經濟起飛的腳步交疊。那是一個急著奔跑的年代,一個夢想與現實交織的時代。我們追求著繁榮,渴望著未來,卻總在不經意間,遺失了那些純真的美好。
當年的孩子們,如今已經長大成人。他們或許已經忘記了樂園的模樣,但碰碰車的撞擊聲,乾冰屋的白霧,還有那座球體電影館裡的星空,卻依然在他們的夢裡回響,原來有些燦爛不必永恆,剎那光華已足以餵養半世鄉愁—當年的孩子如今鬢角飛霜,卻總是魂牽夢縈,那是北港獻給他們最初也最溫柔的宇宙。北港兒童樂園,記憶裡那場五年的童夢依然鮮活,它為這座小鎮,留下了一段永恆的佳話。
後記:
兒童樂園的故事,是一段屬於北港的集體記憶。它的短暫,卻如曇花般燦爛,為北港的歷史,添上了一抹繽紛的色彩。而今,當我們回望那段時光,或許會感嘆它的短暫,但更應該珍惜它曾經帶來的美好。因為,那是屬於一代人的童年,也是屬於北港的一場夢。
评论
发表评论